嫦娥六號|理大容啟亮再參與研製國家太空儀器 完成人類史上首個月背表土採樣任務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6/07 13:14

最後更新: 2024/06/07 16:09

分享:

分享:

理大為國家嫦娥六號任務研製太空儀器,完成人類史上首個月背表土採樣任務。(王韻青攝)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探測器日前成功收集有月球背面採集的樣本,正等待時機將樣本帶回地球,是人類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採樣的創舉。其中搭載最關鍵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便是由理大參與研製。

多次參與國家航天工程的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解釋,月球背面多坑及受更多太陽風衝擊,因此這些表土科學價值更高。有別於之前其他國家以鑽取及人手挖掘的方式採樣,「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系統配備封裝系統以全自動多點方式採樣。

點擊圖片放大
+14
+13

理大在香港參與了設計及生產採樣器甲和乙、以及安裝在採樣器甲和乙旁的高溫近攝相機為多點採樣、將樣本倒進理大的樣本罐內以及將樣本罐準確放進上升器等動作發揮導航功能。而理大設計的航天件當中的初級封裝系統亦包括樣本罐及封裝機構。

整個採樣過程首先由安裝在採樣器甲和乙旁的高溫近攝相機導航採樣,然後將樣本倒進初級封裝系統的樣本罐內。當採樣完成後,封裝系統將月球樣本封裝保存。採樣器在近攝相機導航下,然後再將樣本罐準確地提放到上升器內帶回地球。

容啟亮指出,由於地、月自轉速度影響,人類不能直接觀測月背及直接通訊,導致今次任務在探測和登陸的難度及挑戰比月球正面採樣更大。而團隊在過往航天項目累積的經驗之上,在嫦娥六號裝置進行多項改進,令採樣任務可以更快速完成。

該裝置已隨嫦娥六號成功於月球背面軟著陸,並於6月3日完成了全自動的表土採樣及封裝任務,締造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採樣的創舉。載有月壤樣本的嫦娥六號飛行器目前已自月球背面起飛,預計6月25日將樣品帶返回地球。對於理大能否獲發月樣研究,容啟亮稱這些是由國家航天局管理,「唔係你話分就分」,要再作申請並說明研究用途,而上次嫦五採集的月樣約有1.75公斤左右,他相信今次會有更多。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恭賀團隊說:「理大有超過30年航天科研工作經驗,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大學。我們實在深感榮幸,感謝國家一直以來對理大科研團隊的信任和支持。我們期盼進一步發揮理大的專長,與內地的科研專家攜手合作,為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